在工作中,經常會遇到一些老師傅,他們把切削液定義為"冷卻液"算是客氣的了,太多的人直接就說成是"肥皂水",管理人員調侃時也常常說切削液的銷售人員為"賣水的"。
今天我們找來了切削液老工程師來聊一聊,切削液使用時會出現各種問題,以及解決問題對應的產品。
如何處理切削液傷手的問題
切削液傷手的特征有:手脫皮、皮膚起紅疹、起泡、發炎、瘙癢、有傷口的地方潰爛等,解決這些需要了解切削液的各種組分。
1、對于手脫皮這種情況,跟切削液的pH值存在很大的關系,過高就會出現這種特征,一般加工鑄鐵、鋼材類的切削液工作液pH值盡量保持在8.5-9.5之間、對于鋁材切削液工作液pH值應保持在8.5-9.0之間合適。如減少三乙醇胺的使用量。
2、對于手上皮膚的其他癥狀。跟切削液中的殺菌劑有關,殺菌劑使用量太高會刺激皮膚,出現炎癥。三嗪類的殺菌劑如(BK)作用機理是細菌分解殺菌劑從而產生甲醛,甲醛有防腐滅菌的效果。甲醛會刺激皮膚,出現炎癥,所以使用這類殺菌劑不宜過高。
2、關于加工出來的鑄鐵件、鋼件沒有生銹,而機床導軌出現生銹的情況
有些負荷加工需要添加極壓劑(主要以含S、P、Cl等極壓活性元素的化合物),這類添加劑和潤滑劑復配使用能大大改善切削的難易程度,提高刀具抗磨損能力。
缺點是這些物質加入到水溶性切削液中容易對多種金屬產生腐蝕。這些化合物溶于水后產生少量游離的CL、S、P與水中氫離子結合產生酸從而會腐蝕導軌。
3、對于全合成切削液在夏天出現的工件生銹的情況
夏天天氣熱,水分蒸發大,加上操作人員不及時的添加切削液,導致液槽里面的無機鹽達到飽和狀態,從而析出附著在工件表面。不僅防銹達不到,給后面的清洗帶來很大麻煩。
在無機鹽添加量上適當的減少,添加有機防銹劑如硼酸酯、氨基酸酯、羧酸等能改善這一點,不僅防銹很好,而且體系更為穩定。
4、關于磨削時產生的“燒傷”是冷卻不夠還是潤滑不夠
磨削液的作用是將砂輪及工件上累積的熱量及時帶走,并使其保持在較低的溫度水平下以保證工件的尺寸精度。砂輪和工件處在較低的溫度水平下當然對降低磨削區的溫度有效,但這種冷卻降溫是間接的。
最直接的辦法是改善磨削區的潤滑條件,減少摩擦點瞬間高溫更有效。所以如果是發生燒傷問題,主要通過提高磨削液潤滑性來解決。
5、對于加工鋁件時發生的工件表面發黑、發霉的問題
鋁元素的化學性質相對比較活潑,容易與酸、堿發生化學反應從而出現腐蝕、銹點、發黑、發霉。處理這類問題時首先考慮的是切削液的pH值不能過高,維持在8.5-9.0之間。選用的防銹劑需要有緩蝕和維持pH值的穩定性能,最好選用那些在工件表面能形成一層保護膜的防銹劑,如磷酸酯、硅酸鈉等。
盡量少使用那些無機鹽防銹劑,使用的無機鹽的量也不易高。對于加工后的鋁件需要及時清洗,然后涂上防銹油等能起到防銹的作用(或者鈍化)。